自動化運維軟件的模式之變

導讀:為什么說自動化運維軟件更適合采用開源的“集市”模式構建?

新舊兩代自動化軟件的淵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傳統運維自動化軟件以Opsware(后來變成HP Opsware)和bladelogic(后來變成了BMC bladelogic)為代表,暢銷書《創業維艱》講的就是Opsware的經歷,屬于典型的大教堂模式;新一代運維自動化軟件則是以開源軟件Puppet,chef,ansible等為代表,屬于典型的集市模式。有趣的是,Puppet創始人Luke, 2007年在bladeLogic干過7個月產品經理??梢哉f這兩類自動化軟件之間有很深的淵源,甚至在核心技術實現上都有很多雷同之處。 PUPPET的成長經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朋友中有幾位在Opsware工作過,我自己也曾經在BMC工作過,目前又和Puppet深度合作,對這幾家基本上都有一點感官認知。這次美國之行,發現2011年剛開始商業化運作的Puppet,在2015年就能做到$100M(1億美金)的營收,而且內部人還抱怨說銷售做的不好,換了COO至少要翻倍才行,實實在在被驚到了。 如果不是理解錯了印式英語,那就是時代真的變了。所以,又看了一遍開源軟件圣經《大教堂與集市》,忍不住又要胡言亂語了。 先說為什么吃驚,從傳統商業角度來對比集市里長大的Puppet和教堂里的Opsware、bladelogic,簡直沒法進行下去。比如,Puppet的web界面看起來就不像個正經系統,一點吸引力都沒有;功能上,連可編排的流程引擎都沒有,這在銷售階段怎么講啊……除了穩定的agent和開放的抽象定義語言,沒法比下去啊,哪兒來的這$100M 的營收???怎么可能,于是帶著批判的態度,找些別的數字看看,直到看了:30000+公司在使用、平均每天增加21個3800+可復用的自動化管理模塊;基本上有點平復,可以思考下去了。 首先,puppet的成長經驗,印證了《大教堂與集市》里的諸多觀點。puppet既滿足開源的5個前提,也符合開源的模式發展特征,不一一列舉了,都很貼切。更多的感悟是:結合業務領域的特性,自動化管理軟件本身是更適合集市模式的。 首先,自動化事關運行環境安全,架構必須異常穩定,尤其是agent和接口層,直插生產系統,一旦有失,無法想象。 怎么能穩定呢?單靠一個天才靈光一閃,啪啪啪敲幾行代碼,是很難做到的。必須靠足夠多的環境和場景驗證,才能逐步成熟,這30000+的客戶(包括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財富500強公司),才帶來puppetagent的公信力??總鹘y模式,一家一家賣進去,再用起來,想不到結果。(Q:現在還在堅持自己開發agent的邏輯是什么?) 更重要的是,自動化管理對象和場景千差萬別,幾乎不可窮舉,每個管理員遇到的環境和問題可能都不一樣,如何滿足個性化需求。顯然,問題是如何根據環境和功能場景,構建一個持續更新的管理實踐庫(場景用例,配置模板,動作腳本,固化流程,接口實現等等),既繼承了前人和大眾通用的經驗總結,又滿足個性化需求。 答案可能只在集市里,匯聚足夠多的合格的用戶,來“共創、共建、共享、共贏”。 在工具層面降低擴展成本和使用門檻是前提,讓更多的人有生產能力,這是puppet抽象定義語言解決的問題。 不斷被建立并成熟起來的管理標準 花精力建立生態是關鍵,匯總下來廣大用戶積累的通用經驗,去粗取精,去偽存真,把控質量,將可靠的模塊毫無保留的連源碼一塊兒發布出去,供用戶選擇,并再在這基礎之上定制滿足個性化需求,當個性化需求再次被匯總,又能積累出新的共性經驗,循環往復,不斷成熟,所謂的管理標準就這樣慢慢產生了。 沒有太多積累和技術實力的用戶,就可以直接開箱即用的向這些標準積累靠攏,述而不作。這是模塊倉庫forge解決的問題,這3800+的現成管理模塊就是時間的積累。反過來,傳統模式采取的運維知識庫,靠一個組織獨立生產和維護,基本上沒法保證更新速度、覆蓋范圍和質量。 另一方面,當生態圈足夠大時,成為事實的標準,匯聚的就不止是用戶的力量了,周邊組織,像設備提供商,系統提供商,軟件提供商,資源提供商,服務提供商,都會選擇從生產和設計階段一開始就遵從這個標準,不用自己費心費力去發明私有框架了??梢栽谏鐓^里看到很多頂級廠商主動適配,我們國內的H記大廠就將在新的設備里內置puppet代理(即將發布)。 最后,還有一點頗為精妙的個人體會。也挺符合古書里的陳述,是關于對用戶的篩選,如何取得足夠多的“合格用戶”。傳統商用軟件因為其銷售使命,會盡量滿足用戶喜好,盡量不讓用戶努力,除了核心組件,各種輔助功能都做到產品化,甚至有時候對銷售來說,輔助功能比核心功能還重要。達成效果是,用戶覺得反正又不用做什么,又能買到一堆功能,不管是不是真要用,買了吧。而puppet這種開源軟件,是只關注核心剛需的,周邊配套一塌糊涂,我有時候覺得它是故意的,這樣選擇了puppet的用戶,必須要自己研究怎么使用,沒有剛需推動,也沒人搞這個。所以,也反向淘汰了一批不那么合格的用戶。這也符合互聯網思維中“少即是多”的理念(臆想的謀略)。 有了這些剛性資本,還談什么商業模式,企業版解決方案加企業版軟件,技術支持,顧問服務,培訓認證……滿眼都是模式。越說越多,好像沒法說完,所以干脆不說了,$100M的事兒,個人基本被說服了。 所以忍不住分享出來,自動化軟件的平臺特性十分明確,開源的集市模式已經在改變游戲規則。自動化運維的未來已來,與諸君共勉!

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专区_久久久无码精品一区波多野结衣_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桃子_开心久久久XX色开心